0871-65099533
21.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337.7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达2302万个。全国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80%,5G移动电话用户达8.05亿户,万物互联基础不断夯实,5G应用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深入推广。
22.生态环境部1月18日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至少30%的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和海洋退化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至少30%的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和海洋区域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左右,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30%,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有所改善,利用遗传资源和DSI(数字化序列信息)及其相关传统知识所产生的惠益得到公正和公平分享。
23.截至2023年底,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832平台”)累计销售额突破500亿元。“832平台”是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指导下,由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和运营的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24.近日从国家林草局获悉,中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自2023年下半年启动以来,目前进展顺利,造林种草超过1000万亩。按照“三北”工程总体规划要求,2030年前中国将完成6亿亩目标任务,其中治理沙化土地2亿亩,巩固生态保护修复成果4亿亩。
2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1月11日发布。《意见》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更加稳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中国且标基本实现。
“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要坚持做到: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
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执法监管和保护修复、使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保持在315万平方公里以上。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再减少。
25.水利部部长李国英1月11日在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表示,2023年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这意味着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这一目标已提前两年实现。
26.2024年1月8日一9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年粮食收购量保持在4亿吨以上。
27.民政部联合14部门日前印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方案》
提出,到2026年,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精神素养明显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得到更加充分、更加有效的保障。
28.2023年1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棉花产量公告。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4182.2万亩。全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134.3公斤/亩,比2022年增加1.5公斤/亩,增长1.1%。2023年棉花总产量561.8万吨。
29.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目标是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面积,着力提高单产。面积将保持总体稳定,有条件的地方挖潜扩面,产量上稳中求进、在优化品种品质的前提下力争多增,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30.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会议强调,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31.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调查,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增长0.5%。全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9公斤,增长0.8%。
32.2023年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文章强调,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必须要有几个关键实招。一是压实耕地保护责仟。二是全力提升耕地质量。三是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四是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五是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
省级党委和政府得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突破。真正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33.2023年11月23日至26日,以“林木绿业、合作共襄”为主题的第一届世界林木业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34.目前,全国湿地面积约为5635万公顷,有82处国际重要湿地(其中香港1处)、58处国家重要湿地、903处国家湿地公园、13个国际湿地城市,全国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建立。
35.2023年11月11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的消息,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2023年11月,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2项,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36.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11月9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开幕,本届农交会以“奋进新征程、强农促振兴”为主题。
37.2023年11月7日,第五届(2023)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论坛上发布的《2023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国家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共培养高素质农民75.39万人,高素质农民发展态势良好、队伍结构持续改善。
38.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4届执行理事会11月4日公布、我国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4个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4项,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是全球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39.2023年11月3日,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办。本届大会以“粮食安全与未来农业”为主题,与来自61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话世界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前沿话题、共享最新成果。
40.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10月28日晚迎来冠军争夺战。来自广东的中山沙溪镇代表队在下半场逆袭,最终以84:78战胜对手,获得冠军;东莞大朗镇代表队获得亚军。
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东风西路123号三合商利写字楼16楼 电话: 0871-65099533
Copyright © 2025-2026 航帆培训 & 云学教育 滇ICP备2023014141号-1
0871-65099533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